“绿色基因库”墨脱
  
  墨脱,在藏语中是花朵的意思。在祖国西南边陲,西藏高原的东南部,镶嵌着一颗夺目耀眼的绿色明珠——墨脱自然保护区,这里的大自然几乎没有受到外界的影响,还保留着原始质朴的风貌,充满着神秘的色彩。
  这里自然条件十分优越,森林资源极为富庶,“各种植物竞相生长,珍禽异兽隐藏其中……这是一个巨大的天然宝库。这里的物种饱和度大,稀有种特多,近年来还不断发现新种和新分布的科属,堪称“巨大的自然博物馆”,也是一座“自然的绿色基因库”。已发现有高等植物300多种,占西藏植物种数量一半还多,地球上每100种植物中便有1种分布在这里。像墨脱这样的物产宝藏不但在中国绝无仅有,在世界上也是寥寥无几的。
  墨脱的植物有五大特点,即:大、稀、多、古、弱。其“大”是说绝对保护区面积大,单株树木大,代表性广;“稀”是说有许多稀有的动、植物和西藏特有的动、植物,并且形成了一个网络的天然生态环境,举世无双;“多”是指各种生态类型多,动、植物种类多;“弱”是指这里的雨林和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非常脆弱,目前的顶级群落是千百年自然演化的结果,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古”是指有许多发生历史悠久的古老植物和动物。目前已发现有国家珍稀植物21种,以墨脱命名的“模式种”植物就有40多种。这里的植物种类之多,经济价值之高,尤其是植物资源不亚于驰名中外的“绿色王国”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墨脱自然保护区的珍禽异兽甚多,不胜枚举,它们有的仅产于本区域,有的属于特别珍稀的动物,遗憾的是人们对这里的动物种类还没能做出准确的统计,所以只能介绍一鳞半爪,但据粗略估计,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可达40余种。有云豹、羚羊、赤斑羚、盘羊、白尾梢虹雉、角雉类、大犀鸟、熊猴、猕猴、小熊猫、猞猁、麝、鹿、金鸡、藏马鸡、藏雪鸡、金猫、岩羊、血雉、猛禽类和虎。该保护区由于珍禽异兽繁多,因而被誉为“天然动物园”。
  是什么原因培育了墨脱这块宝地呢?
  这还要从墨脱复杂的地理地貌说起。墨脱的北部有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内侧的一座海拔7756米的南迦巴瓦峰和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外侧的海拔7151米高的佳拉白垒峰。它们都是喜马拉雅山脉东部的尾巴,雄踞大拐弯峡谷的南北两侧,俯瞰着雅鲁藏布江,守卫着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成为墨脱“后门”的两位“勇士”。
  它们的隆起形成是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结果,至今已有二至三千万年的历史了。随着地壳的持续大幅度降升,河流深切,峡谷深邃,山高入云,瀑布众多,形成我国罕见的、强烈的地貌反差。境内雅鲁藏布江下游水面海拔仅有几百米,然而在水平距离不过40多千米的范围内,落差竟达7000米,几乎可以发现北半球湿润地区各种主要植被类型的顺序更替,成为从北极到我国海南岛植被类型的缩影。
  同时自西向东流的雅鲁藏布江在南迦巴瓦峰和佳拉白垒峰之间急转向南,形成著名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由于北部两座大山的屏障作用,使溯江而上的孟加拉湾暖湿气流在此形成旋涡,造成了这一地区特别充沛的降水量,每年达2500毫米以上,成为我国雨量最多的地区之一。这里的降水主要集中在生长季,冬季降水较少,但河谷经常有大雾,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旱季降水的不足。从这些条件可以看出,墨脱河谷地带,虽然位于北纬29度附近,但由于基本上具备与热带湿润地区相同的水热条件,而远远超出了通常人们认为热带植被主要出现在北回归线以南的一般规律,以致在亚热带纬度地区发育着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的山地植被类型。真是“一山显四季,十里不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