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梭人的“走婚”习俗
有一块神秘的土地,有一个深邃如梦幻的湖泊,那就是滇西北高原的泸沽湖,这里世代居住着摩梭人。在那里,无论是一棵树、一座山或一片水,无不浸染着女性的色彩,烙印着母亲的情感。于是,又被人们称誉为“当今世界唯一的母系王国”,“大山深处的伊甸园”,“上帝创造的最后一方女人的乐土”,那里已经成为一个现代人嘴里的神话、一个世人津津乐道的乌托邦。
泸沽湖,人们称为“女儿国”,最神秘之处就源于这“走婚”二字。情爱生活,在那里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又有人说那里是“爱的乐园”。千百年的岁月在那里缓缓流去,在庞大的母系部落中,摩梭儿女仍然乐此不疲地走在那条古老的走婚路上。走婚这种习俗,在泸沽湖北边的四川摩梭人中被称为“翻木楞子”,是指男子在夜间翻越木楞房的壁缝,进入钟爱女子的花楼。在云南摩梭人中,称“走婚”为“森森”,可以理解为“走走”,即走来走去,晚上去是“走”,早上返回也是“走”,姑且就理解成“潇洒走一回”吧。
每到黄昏,脉脉夕阳的余辉铺在女神山上,当蜜一样的晚霞在天边闪耀时,归鸟的翅膀驮着湖光山色飞倦了,层层山峦铺满了阴影,夜晚即将笼住蓝色的梦。届时,在山边,或在湖畔弯弯路上,你常常会看见那些骑马赶路的英俊男儿。他们戴着礼帽,脚着皮靴,腰间别着精美的腰刀,跨着心爱的骏马,怀里揣着送给姑娘的礼物,也揣着足够的自信和一腔不尽的情思,朝情人家悠悠走去。
走婚这种充满浪漫气质的婚姻形式,并非无根之木,它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在泸沽湖畔的摩梭人中,历来实行着母系大家庭的家庭模式,血缘以母系计,财产由女儿继承,出生的孩子只有母系血统的亲人,而没有父系血统的人,只有母亲的母亲及舅舅之类,还有母亲的兄弟姐妹和女性成员的孩子们,而没有叔伯、姑嫂、翁媳之类的成员。这样的格局必须靠着走婚制度来维系。家中的男子每到夜间就到情人家过夜,第二天黎明时分又回到自己的母亲家,实行着暮合晨离的走访婚,所生育的孩子归女方家抚养,他们只承担自己姐妹的孩子。所以,在家庭中,他们(即舅舅们)的地位仅次于母亲,在这样的家庭中实行“舅掌礼仪母掌财”,男女情侣之间,没有太多的经济联系,除了互相赠送的一些定情物,并没有共同的财产,因为他们并不成立自己的小家庭,他们之间只有情感的联系,一旦双方感情破裂,男的不再上门夜访,或女子不再开门接待,这段情缘就算了结。双方也没有怨言和仇视,因为他们不必为经济发生纠纷,也不必为孩子的抚养起纠葛,孩子历来由女方家庭承担抚养教育义务,从不靠父亲一方。分开后的男女仍可以寻访自己最中意的情侣。
在男女青年恋爱时,先是秘密的,随着感情的加深,才公开来往,一旦公开来往,就可以在黄昏时进入女方家,共进晚餐,还可与她们家人一起劳动。无论男女双方是什么地位,有什么样的名声或来自何家族,长辈从不干涉。因为有钱有权也罢,家庭显赫也罢,也不过是走婚,他们走婚后,财产和名声仍属于两个各自的家庭与他们当事人没有太多关系。所以,他们只注重对方的感情。
在灿烂的星空下,在泸沽湖清波的荡漾中,人们仍在歌唱着历史,歌唱着爱情,仍在夜幕中信誓旦旦,在黎明时各奔东西;对外地的人,他们只能是一个谜团,因为,只有那里才生长那种爱情,泸沽湖永远是一个爱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