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龙族女人为何喜爱文面
  
  独龙族世居祖国的西南边疆——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绝大部分聚居于该县西部的独龙江两岸,小部分散居在该县北部的怒江两岸。独龙族人的文化、道德和审美观点都具有典型的原始特征。
  独龙族妇女喜欢文面,因地区不同而文面的大小又有不同,北部喜欢大文面,南部喜欢小文面。北部是指独龙江的上江地区,妇女文面多是额部、两颊、下巴均刺花纹;南部是指独龙江的下江地区,文面只文颧骨及其以下,有的只文下巴二三道,如同男子留的小须。江尾地方和江心坡一带只文下巴二三道,有的地区已逐渐改掉这一习俗。独龙族文面的方法是在面部刺上若干成行的小黑点,没有花形,没有动植物图案。
  文面是原始民族在生产力十分低下,物质极端贫乏的情况下,美化自己的一种尝试,虽较落后,但反映了他们对美的追求。
  独龙族妇女文面的年龄多在十二三岁以后,已含有成年的意义。花纹图案只有地区的差别,不是氏族和部落的标志,因此,一看花纹即知文者是何地人,但不知其是何氏族。独龙族妇女文面都自称是为了美,尤其认为妇女晚年,由于文面而不见皱纹,显得年轻不老。
  独龙族人文面的方法各地基本一致,代别人文面的人都是有些经验的妇女,文面的时候代文的人用竹签蘸着锅灰;先在文者面部画出纹路,然后代文的人手持一根带针的树枝,一手持小棍,轻敲树枝刺破肉皮,每刺一行即拭去血水敷以拌好的锅灰水浆,过后面部略有肿胀,几天之后创口脱去干痂,留下一行行青色的斑点,便成为永远洗不掉的花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