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的绿色宝库
人们称森林是“绿色金子”、“绿色宝库”,这并不言过其实。中国的森林,就是一个浩瀚的绿色宝库。这个绿色宝库,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从多方面为中国人民提供着难以数计的物质财富,极大地促进了文明社会的发展。而最为可贵的是,这个绿色宝库不同于地下油田或煤田,它是一个“活宝库”,只要经营管理得好,取之有度,它就能永远为人们提供种类繁多的财富,永远有益于人类。
(一)美木良材应有尽有
中国的森林,其珍贵树种和稀有树种之多,居世界首位。这里仅以红松、杉木、楠木、水杉、银杏、珙桐、柏木、泡桐、楸梓、檀香等若干树种为例,侧重介绍它们的分布、特性和用途。
1.木材之王——红松
红松(东北地区叫果松)是中国重要的珍贵用材树种之一。分布在中国东北小兴安岭,长白山天然林区,为常绿大乔木,树干通直圆满,高达40米左右,胸径可达15米,树龄达500年以上,根据花粉分析,中国东北地区的红松约有一千万年以上的生长历史,它在中国所有松类树种中一直占居首要位置。
中国的红松林,主要是天然林。人工栽植红松林只有八九十年的历史,辽宁省新宾县有80年生的人工红松林。新中国成立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林区和半山区,营造了大面积的红松林,并积累了一些造林经验,对扩大中国红松林资源有重大意义。
红松木材,材质软硬适中,纹理通直,色泽美观,不翘不弯,是优良的建筑、造船、航空等用材。从古到今,中国北方地区的重大建筑中,红松木材一直占有很大比重。红松木材在国际市场上也很受欢迎,被誉为“木材王座”。
红松除作为优良经济用材外,它还含有丰富的松脂,可采脂提炼松香,松节油;树皮含单宁,可浸提栲胶;松针(叶子)也可提取松针油;种子含油率很高,种仁含油率高达70%以上。油可食用,也是上等的工业用油,松子还是著名的干果,除国内大量食用外,每年都有出口,换取外汇。松子除含脂肪外,还含有17%的蛋白质及多种维生素,对防治高血压、肺结核等病,是一种良好的滋补品。
2.“万能之木”——巨杉
杉木是中国特有的主要用材树种,中国劳动人民栽培杉木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杉木生长快,产量高,材质好,用途广,是中国南方群众最喜爱的树种之一。中国素有“北松”(红松)、“南杉”(杉木)之说。
杉木是常绿大乔木,树高可达30米以上,胸径可达3米,树冠尖塔形,树干端直挺拔。杉木是速生树种,中心产区20年生以上的林分,每年可增高1米,平均胸径增加1厘米,福建南平一片39年生的杉木林,每亩蓄积量高达78立方米。
杉木在中国分布较广,栽培区域达16个省、区。东自浙江、福建沿海山地及台湾山区,西至云南东部、四川盆地西缘及安宁河流域,南自广东中部和广西中南部,北至秦岭南麓、桐柏山、大别山。南岭山地如黔东南、湘西南、桂北、粤北、赣南、闽北、浙南等地区是杉木的中心产区,中国杉木产量最大,约占全国商品材的1/4至1/5。
杉木是中国最普遍的重要商品用材,材质轻韧,强度适中,质量系数高,木材气味芳香,材中含有“杉脑”,能抗虫耐腐。它广泛用于建筑、桥梁、造船、电杆、家具、器具等方面。中国历代帝王建造宫殿、王府、园囿、庙宇等,多采用巨杉做栋梁。早在汉代就被用作上等棺木。1972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一号汉墓里,那具在地下埋了两千多年尸体未腐的女尸,所用的棺材椁板就是杉木。
杉木树皮含单宁达10%,可提取栲胶;根、皮、果、时均可药用,有祛风燥湿、收敛止血之效。
杉木是长寿树种。几百年、上千年的古杉树并不少见。如湖南湘乡县大杉乡有株相传一千多年的古杉树,高50米,远望如塔,被测量部门定为天然测标,福建宁德县虎见乡彭家村有株千年古杉,胸径24米,树冠前后25米,左右21米,树干圆满通直,上下一般粗,被列为全国十大巨杉之一。贵州省习水县羊九乡正坝村,有株全国罕见的特大巨杉,被群众称为“神杉”,树高44。81米,胸径233米,全株仅主干材积就达84立方米,被誉为全国“巨杉之冠”。
3.材优味香的樟楠
樟树和楠木都是中国的珍贵用材树种,素以材质优良闻名中外,这两种树都是常绿乔木,高可达40~50米,胸径可达2~3米。主要生长在中国亚热带和热带地区,樟木主要产地是中国台湾、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海南、湖南、湖北、云南、浙江等省、区,尤以台湾为多。楠木主要产区为四川、贵州、湖南、福建等省。
樟、楠自古以来为中国人民所喜爱,中国劳动人民栽培和利用樟、楠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大量栽培始于唐代。现在,中国南方各省还保存有不少千年古樟、古楠。如湖南衡阳黄茶岭有两株胸径3米的古樟树,相传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转战江南时,曾在这两棵树上拴过战马。广西全州大西江乡有棵巨樟,树高30米,胸径66米,巨大树冠遮天蔽日,阴地10余亩,树龄在2000年以上。
樟、楠二木,材质细腻,纹理美观,清香四溢,耐湿、耐朽,防腐、防虫,为上等建筑和高级家具用材。楠木清代称为“大木”,明、清两代大规模用于宫殿、陵墓、王府等建筑。北京明十三陵棱恩殿内的60根浑圆通直楠木大立柱,就是用南方林区出产的楠木制作的。
樟树全身都是宝,用樟树根、茎、枝、叶提炼的樟脑和樟油,是一种特殊工业原料。如制造胶卷、胶片、乒乓球用的“赛璐璐”,都离不开樟脑。樟脑和樟油,在医药、火药、香料、防虫、防腐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
4.植物“活化石”——水杉
水杉是落叶大乔木,高可达30~40米以上,胸径可达2米以上。
水杉是个古老稀有的树种,早在中生代上白垩纪(距今约1亿年)即诞生在北极圈的森林里。到晚白垩纪以后至第三纪,水杉的足迹遍布欧亚大陆和北美。但在第四纪时,北半球北部冰期降临,水杉类植物遭受冻害而灭绝。好多世纪以来,世界植物学家坚信水杉在地球上已不复存在,成为“化石”。所以,当20世纪40年代中国植物学家在湖北利川市深山中发现水杉树种并公之于世后,震惊世界,人们就把中国的水杉誉为植物“活化石”。以后,又在湘西等地相继发现了古水杉。如湖南省龙山县洛塔乡发现的3棵大水杉,高过10层大楼,胸围4人合抱不住。其中在泡木大队的一棵,高41米,胸围58米,树干两侧有两根水桶粗的古藤,盘绕而上,当地群众称为“双龙抱玉柱”。这几棵古水杉,树龄均在300年左右,与湖北利川市的水杉不相上下。
水杉树干纹理通直,材质轻软,干缩差异小,易加工,油漆及胶黏性能良好,适于建筑、造船、家具等用材。水杉材管胞长,纤维素含量高,又是良好的造纸用材。
新中国成立后,水杉开始在国内各地引种。现在北至北京、延安、辽宁南部,南及两广、云贵高原,东临东海、黄海之滨及台湾,西至四川盆地都有栽植,特别是江苏省扬州市成片造林达数万亩;太仓县百里海堤栽植的水杉护堤林已蔚然成林。
水杉在国外引种遍及亚、非、欧、美等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生长良好。一个树种引种地区如此之广,适应能力如此之强,实属罕见。这一古老树种,将在全世界茁壮成长。
5.长寿树——银杏
银杏树(俗称白果树)同水杉树一样,也是中国现存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被称为“活化石”。是落叶大乔木,高可达40米以上,胸径可达4米以上,树龄可达几千年,银杏在中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早在汉末三国时,江南一带就有人工栽植,宋朝以后,向北扩展到黄河流域。现在,中国北至辽南,南至粤北,东起台湾,西北至甘肃。二十多个省区都有种植,主产区在四川、广西。广西灵川县有一个乡方圆百里有二万多株银杏,好年景可产白果一百多万公斤,是中国有名的“白果之乡”。
银杏树一身全是宝。银杏果在宋代以后被列为贡品,欧阳修有诗云:“绛囊初入贡,银杏贵中州。”银杏果富含淀粉、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既可食用,又可入药。据《本草纲目》记载:“熟食可温肺益气,定咳嗽,缩小便,止白浊;生食降炎、消毒、杀虫。”
银杏树材质细致,花纹美观,不易变形,是一种较好的建筑、家具、雕刻用材。
银杏树具有与众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它有公母之分,有很强的“生儿育女”能力,即使公母两树身处两地,那异常细小的雄花粉,也可凭借风力飞出十里之遥,去与雌株交配,繁育后代。银杏在科学上有一种特殊价值,它的精子具有鞭毛,会游动,保存了2亿年前祖先的特性,是科学家研究原始裸子植物的“活化石”。
银杏树是一种长寿树,上千年的古银杏树,全国各地都有。如山东省莒县定林寺前的一棵古银杏树,高24米,胸围157米,树龄三千多岁,尚能开花结实。
6.鸽子树——珙桐
珙桐树(俗名鸽子树)是一种落叶大乔木,它是中国特有的古老珍稀树种之一。在第四纪冰期以前,世界其他地区均有分布,第四纪冰期之后,因受冻害,其他地区的珙桐树均已灭绝,唯有我国得天独厚,在川、鄂、湘、黔、滇等省均有珙桐树保存下来。世界植物学家也把我国的珙桐树叫做植物“活化石”。
珙桐树形端正,树干通直,有奇特的花可供观赏。它那茂密的树枝向上斜生,好似一个巨大的鸽笼。每年四五月间,开白花,中间由多数雄花和一朵两性花组成的红色球形头状花序,像鸽头,两片初为淡绿色,后呈乳白色的大型苞片生在基部,像伸展着的鸽翅。当山风吹来,“鸽笼”摇荡,“群鸽”在笼里点头扇翅,跃跃欲飞,栩栩如生。到湖南大庸县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参观游览的人,当看到这种景观时,个个赞叹不已。
7.“百木之长”——柏树
柏树是柏科树木的总称。全世界约有一百五十种,中国有四十多种。其中柏木、侧柏、福建柏、剑阁柏、圆柏等为我国特有。
柏树是常绿大乔木,四季苍翠,枝繁叶茂,树姿优美,寿命长,材质好,是上好的用材树种,人皆爱之,被誉为“百木之长”。
柏树在中国分布很广,几乎遍布全国各省区。中国劳动人民栽培柏树历史最久,公元前3世纪的《禹贡》中就有经营管理柏树的记载。
柏树更是有名的长寿树,山西太原晋祠有棵“周年齐柏”,相传为周代所植,树龄有三百多岁。陕西黄龙县黄帝陵前的“轩辕古柏”,相传为轩辕黄帝当年所植,山西芮城县大禹渡山坡上有一棵古柏,柏树下有一石碑记载,传说大禹当年治水时,曾在柏树下休息,观察黄河的流向。台湾阿里山有一棵三千多岁的红桧(柏树的一种),高54米,胸径10米,需12人拉起手才能合抱过来,堪称柏中“巨人”。
柏树材质坚实平滑,纹理美观(特别是心材),含有树脂,有香味,有很强的耐腐性,是建筑、桥梁、家具、造船、雕刻等的上等用材。中国浙江宁波市建筑年代长久的保国寺,1013年建造时,大殿内使用的是黄柏木材,现已有九百六十多年历史。据当地群众传说,因黄柏木材有一种特殊的香味,麻雀和昆虫都不敢问津。
中国的柏树,自古以来被人们看做最佳的绿化树种,在宫殿、庙宇、公园之地广为种植,为这些胜地大增光辉。如东岳泰山岱庙内,有古柏数百株,参天蔽日,阴秀重城,苍皮溜雨,香通古殿。有诗赞曰:“东封玉辇不闻音,柏树犹能尉访寻。一代精神看翠蔼,千年物色在苍林。”
8.速生优质用材树——泡桐
泡桐虽不是一种珍贵用材树种,但泡桐材也算得上是优良材。泡桐是落叶大乔术,树干通直,树冠宽阔,树花美观,它是中国特产的速生优质用材树种之一。
泡桐在中国分布很广,北界辽南,北京、延安一线,南至广东、广西,东起台湾,西至云贵川,尤以豫东、鲁西南为中心产区。全国泡桐有五个主要树种:兰考泡桐、楸叶泡桐、毛泡桐、白花泡桐和四川泡桐。
泡桐论材质,虽不比其他珍贵树种坚硬,但它有许多独特的优良性能。木材纹理直,结构均匀,不翘不裂,易加工。木材变形小,气干容重轻,每立方厘米只有025~036克;隔潮性能好,对保护衣物非常有利。耐腐性强,是良好的家具用材。音质好,共振性强,又是良好的乐器用材。木材不易燃烧,油漆染色良好,耐酸性强。泡桐木材用途很广,用以制作家具,可做箱柜、床板、桌子、水桶等;用以制作乐器,可做琵琶、古筝、月琴、大小提琴板面等;用在建筑上,多用做椽、檩、门、窗等;用在工艺方面,可做木碗、木碟、茶盘、花瓶、屏风和半导体、电视机外壳等;还可做航空模型,各种填料、飞机、轮船内部的衬板等。泡桐材是出口商品材之一,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泡桐叶、花、果、树皮均可入药,治疗慢性气管炎有显著疗效。河南省1974年用泡桐花、果治疗慢性气管炎1840例,80%有疗效,其中30%基本痊愈。
9.形态相似的楸与梓
楸与梓是落叶大乔木,高可达30多米,胸径可达1米以上,是两种受人喜爱的优良用材树种。分布于长江和黄河流域,以江苏、河南、山东、陕西中部和南部为最普遍。
楸与梓是两种形态极为相似的树。古时常楸、梓不分,有时称楸为梓,有时说梓也兼指楸。明代医学家李时珍以木材颜色来区分楸、梓。他说:“楸即梓之赤者也”,“木理白者为梓”。《陆玑诗疏》一书中则以是否结实来区分楸、梓,认为“楸之疏理白色,而生子者为梓”。现在,群众也称楸为梓桐;称梓为河楸、泡楸、花楸。
中国栽种楸、梓的历史悠久,早在两三千年以前已在庭院、村旁、宅旁广为栽植。楸、梓是上好的木材,有“木莫良于梓”之誉。古时印刷刻板,非梓、楸木不可,故把书籍出版叫做付梓。
楸、梓木材,纹理通直,花纹美观,材性好,不裂不翘,耐腐朽和水湿,不易虫蛀,软硬适中,易加工,切面光滑,钉着力好,油漆及胶黏力强,最宜作为建筑、家具、车辆、船舶及室内装饰用材。做箱、匣、衣柜、书橱等,隔潮不遭虫蛀。木材质地细致,可做细木雕刻。传音和共振性能好,亦宜做乐器。
楸树高大,干直圆满,叶浓花美。楸树抗二氧化硫和氯气性能好,在南京地区二氧化硫污染严重的工厂,杨树、枫杨都不能生活,而楸树生长良好,其抗毒性与臭椿相近。枝叶又能吸滞灰尘、粉尘,每平方米叶片可滞尘2克多,是城乡工厂区绿化的良好树种。楸树皮入药,可治痈肿,排浓拔毒,利尿。
10.奇异树种——檀香
檀香树又名旃檀、白旃檀,属香科常绿大乔木,中国台湾、西藏、云南、海南都有分布。檀香树生长高大,北京雍和宫万福阁的大佛,从头到脚高18米,地下还埋有8米,共26米,直径8米,就是用独棵白檀雕刻而成,成为举世无双的文物珍品。
檀香木虽然高大无比,但它却是一种“半寄生植物”。它幼时因自身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养分满足不了需要,便从根系上长出一个个珠子样的圆形吸盘,吸取比它矮小得多的常春花、长叶紫珠、南洋楹等植物根上的营养来养活自己。
檀香木用途广,既可做高级家具、器具,又可作为中外闻名的特种工艺品檀香扇骨和雕刻等用材。刨成片可入药作芳香、健胃剂;树干和根,经蒸馏还可得“白檀油”,含有90%的檀香醇,是一种十分名贵的天然香料。
除上述檀香树外,中国还有紫檀和降香黄檀等。
紫檀又称青龙木、紫旃木、赤檀,也是一种常绿珍贵乔木。原产亚洲热带地区,中国南方有栽培。木材棕红色,坚重细致,通称红木,是高级家具和高级雕刻用材,湖南岳阳市岳阳楼上有块举世瞩目的《岳阳楼记》木刻,就是用15块紫檀木雕刻而成。
降香黄檀是中国海南岛的特有树种,又称花梨木、海南檀。材质坚韧,结构细密,色泽红润,花纹美丽,香气持久。耐腐、抗湿,干后不变形,不开裂,是制造名贵家具、乐器和雕刻、镶嵌、美工装饰等的上等用材。被列为海南特种商品用材之首。其心材称降香木,可代檀香。木材经过蒸馏所得降香油,可作香料工业的定香剂。
11.林中仙女——柠檬桉
桉树是世界著名的速生树种。常绿大乔木,一般树高35米左右,胸径1米左右。中国昆明引进的蓝桉,高达57米。
桉树原产澳大利亚,中国引种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引进的品种在百种以上,主要有桉树、窿缘桉、柠檬桉、蓝桉、大叶桉、葡萄桉、赤桉、直千桉、多枝桉等,多种植在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四川、江西、湖南等省、区。广东雷州半岛营造桉树林七八十万亩,使千年荒岛变成绿洲。
柠檬桉引进我国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它是桉树大家族中的佼佼者。它那高大通直如柱,因年年脱皮而呈灰蓝、灰白色的树干,刚劲挺拔,直指云天;那柔软轻盈的树冠,似杨柳轻扬;每当百花盛开之时,那玲珑的坛、壶形蒴果像熟透了的葡萄挂满树梢,煞是好看。特别是那沁人心脾的柠檬香气,清香四溢,更令人陶醉。故人们把它叫做“林中仙女”。
柠檬桉一般10~15年即可长成栋梁之材。福建龙海县林下林场18年生的柠檬桉单株材积达25立方米,这种桉树遗传性能稳定,不易变种,多代培育仍能表现出速生、高大、干直、枝杈少等优良特性。出材率高达75%以上,非一般阔叶树种所能比。材质硬重强韧,耐磨抗腐,广泛应用于工矿、建筑、交通、造纸等方面,尤以造船为最优。闽东南沿海渔船常用柠檬桉材做龙骨、船舷等关键部位用材。入海不受牡蛎寄生侵蚀,甚耐海水浸泡,不翘不腐,经久耐用。
柠檬桉叶含油率为15%,可提炼香料和珍贵医药用原料。在医药方面,具有消炎解毒,驱风活血的功效;对肺炎球菌、伤寒杆菌、绿浓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对顽疥、癣疾、烫伤等有特殊疗效。柠檬桉边材富含淀粉,其木材,枝桠均可培养白木耳(银耳),100斤湿木材可培养干白木耳一斤,价值数十元甚至百元以上。柠檬桉一年两次开花,花期甚长,又是重要的蜜源树种。
12.“材貌双全”的花榈木
提起花榈木,人们无不为其心材绚丽多彩的木纹而称绝。用它做成家具、屏风,面上的花纹雅致,纹理细密,图案有山水、人物、牲畜等,好似出自名画家之手的水墨画;又像巧夺天工的锦绣图。晚清收藏家钱匋斋,曾珍藏两扇7尺左右长的花榈木屏风,上面人物山水栩栩如生,极为珍奇。
花榈木为常绿乔木,主要分布在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广东、海南、云南等省。福建柘荣县情坪乡有一片花榈木天然林,其中最大的一株高267米,胸径82厘米,材积59立方米。
花榈木材质坚硬,心材暗赤略黄,边材淡黄褐色,兼有雅致的“影纹”,为制作高级家具及雕刻、镶嵌等不可多得的良材,可与世界著名的柚木、桃花心木相媲美。我国用花榈木制作的工艺品及成套家具出口,深受外商欢迎。
13.世界珍贵树种——柚木和轻木
柚木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用材树种之一。材质呈黄褐色或暗褐色,木质细密,硬度大,纹理美观。在日晒雨淋、干湿变化较大的情况下,不翘不裂;耐水、耐火性强,能抗白蚁和不同海域的海虫蛀食,极耐腐,列于世界船舰用材的首位,是军需航海的重要用材,同时也是营建海港、桥梁及其他建筑、车厢、家具、雕刻、贴面板、装饰板等优良用材。
轻木是世界上木质最轻的树种之一,中国云南即有生长。木材经干燥后,1立方米木材100公斤,只有1立方米普通栗木材重量的1/10。轻木突出的特点是轻,浮力大,从前,人们多用来做木筏。它还有隔热、隔音的特点,是制造飞机、轮船和高级体育器械的特殊材料。它生长很快,种植后每年胸围可生长3~4厘米。
(二)经济林木丰富多彩
在中国的绿色宝库中,第二大类宝藏为丰富多彩的经济林木。在为数众多的经济林木中,面积大、分布广、产量高、栽培历史悠久和在国计民生中以及出口方面占有重要地位的,不下一二百种。下面择其要者列举若干种。
1.油茶
油茶是中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林。全国有油茶林366万多公顷,70多个品种,年产茶油15亿公斤左右。中国劳动人民食用茶油和栽培油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有丰富的经验。
中国的油茶林分布范围很广,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四川、贵州、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区。油茶生长快,结实早,寿命长。在土壤、气候适宜的条件下,栽后三四年即开花结果,15年进入盛果期,可连续结果70~80年,在条件优越的地方,树龄150年以上的油茶树仍结果累累。油茶树是“抱子怀胎”,即老果尚未摘下,新花又绽开。南方群众称赞说:“油茶常年不空丫,老果未收开新花。”这是别的油料树所不及的。
油茶树多数为常绿小乔木,高4~6米,胸径20~30厘米。但也有高大的油茶树,如广东广宁县有一种红花油茶,树高达15米,胸径50厘米,堪称“油茶巨人”,单果平均重1斤左右。
油茶经济价值很高,浑身是宝。种仁含油率为37%~52%。茶油是一种不干性油,耐储藏,色清味香,是很好的食用油,深受产区群众欢迎。茶油可做润滑油、防锈油、人造奶油、生发油、凡士林、肥皂、蜡烛等,亦可入药,在国际市场上颇为畅销。茶枯可炼汽油,沤制沼气;富含氮、磷、钾,是良好的有机肥料。茶枯杀虫效果较好,是制造土农药的重要原料。果壳、种壳可制活性炭、醵醛、栲胶和碱等。木材可做小农具、家具等。
2.核桃
中国有核桃林近100万公顷,年产干果约1亿公斤,主要优良品种有:光皮绵核桃、隔年核桃(当年核桃)、露仁核桃、鸡爪绵核桃、纸皮核桃、穗状核桃和早熟丰产核桃七大品种。
中国的核桃树原产新疆。自汉朝以来,内地各省大量引种,已有两千多年栽培历史。核桃是落叶大乔木,寿命长,二三百年生的大树仍然生长旺盛,结果累累。一般8~10年开始结果,20~30年进入盛果期。盛果期一棵树产果量为50公斤左右,多的产100~500公斤。
中国核桃同扁桃、腰果、榛子并称“四大干果”。特别是河北省卢龙县石门村的“石门核桃”,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是重要的传统出口商品。
核桃树经济价值很高。核桃仁既可生食,又可制作各种糕点、果脯。用来榨油,出油率高达60%~70%。营养价值高,100克干核桃仁含蛋白质154克,脂肪63克,碳水化合物10克,粗纤维58克,还有钙、磷、铁、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多种营养物质。核桃仁也是重要的中药,核桃仁油是高级食用油和工业用油。核桃果壳可制活性炭;树皮、果皮可提炼栲胶。
核桃树木材坚韧,纹理美观,是良好的军工和家具用材,用核桃木做枪托是最理想的用材。
3.文冠果
文冠果是中国北方地区特有的油料树种,有一千多年栽培历史。主要分布在陕西、山西、内蒙古等省区。
文冠果经济价值很高,种子含油率为30%~36%,种仁含油率为55%~66%,油质好,色泽清,味道香,有“北方茶油”之称。种仁还含有267%~296%的蛋白质,比核桃仁还高一倍。古书中称其果为“子本嘉果,瓤如栗子”,还是名副其实的好干果。果油含油酸5716%,亚油酸369%,饱和酸594%,它是制取油酸和亚油酸的好原料。亚油酸是益寿宁(治高血压病)的主要成分之一。所以,经常食用文冠果油,能增进身体健康。文冠果叶含有水杨甙和黄酮醇等甾醇,对风湿病和遗尿病有一定疗效。
文冠果干形婆娑,花香多姿,初开白花,后由白变黄,由黄变红,由红变紫,绚丽多彩,是珍贵的观赏树种。世界许多国家慕名向中国索取种子,用于美化庭院、公园。
4.油橄榄
油橄榄是一种产量高、适应性强的木本油料树种。常绿乔木,结果年限长达200年左右。成年树每亩产鲜果200~400公斤,亩产油40~60公斤。原产欧洲南部地中海沿岸地区。新中国成立前在台湾、云南、四川三省曾有少量引种。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64年以来发展很快,现已有15个省市区引种,其中以云南、广西、四川、贵州、湖北、陕西较多。
橄榄油是一种优质食用油,容易消化吸收,消化吸收率高达945%以上,营养价值很高。主要成分是不饱和脂肪酸,包括油酸85%,棕榈酸39%,亚油酸4%。每克橄榄油可产9328卡热量。还含有许多维生素;只有少量硬脂酸,几乎不含胆固醇,最适宜高血压患者食用。
在鱼肉罐头中,可用橄榄油提高质量;在乳品工业中,可用橄榄油作脱脂奶的补充油脂;在医药工业上,可用作各种维生素和抗菌素注射剂的溶剂。还可用来配制各种软膏,医治轻度烧伤、烫伤,疗效很好。
5.巴旦杏
巴旦杏又名扁桃(新疆),是一种优良的木本油料树。原产中亚细亚、小亚细亚等地,在中国集中分布在新疆南部地区、青海、甘肃和陕西、山东等地均有栽培。核仁含油率一般为55%~61%,是一种质量高、味香、容易消化的非干性油。是高级的食用油,也是化妆品工业的重要原料。
巴旦杏的核果是有名的干果,核仁肥大,营养丰富。核仁中含有大量脂肪,还含蛋白质15%~35%,糖2%~10%,无机盐类29%~5%。每克核仁内含有维生素146~186毫克,并含有钙、镁、铁、钠、铜等常量和微量元素。新疆南部维吾尔族群众,把巴旦杏仁作为滋养品。在医药上用途很广,巴旦杏核是中国传统的出口商品,是有名的干果之一。
巴旦杏开花较早,花色美丽,是很好的城乡园林绿化树种,同时也是很好的蜜源植物。
6.油棕
油棕,别名油椰子,原产热带西非,为世界主要产油树种之一,有“世界油王”之称。每亩产油50~100公斤,最高达200公斤,中国在1926年就已引种到海南岛、雷州半岛、广西北流和云南河口等地。
油棕主要产品是棕油,其次是棕仁油。棕油是一种棕红色的非干性油脂,含有多量胡萝卜素和维生素,含胆固醇极少,是一种很好的食用油脂。在工业上棕油又是一种很好的铁板防锈剂。棕仁油是夏天为透明液体、冬天为白色固体的非干性油脂,富含月桂酸,主要用于煎饼和烹饪。棕油饼富含蛋白质,是家畜的精饲料。
7.椰子
椰子树是多年生的常绿乔木,在中国海南省称它为“摇钱树”,印度称它为“宝树”,斯里兰卡则叫它“生命之树”。椰子树在中国栽培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椰子树终年挂果,盛果期为40年左右,陆续成熟,以6~8月最多,一株椰子树一年可结果80~100个,外有粗皮,皮下有硬壳,壳内有浆,俗称椰汁,味甜而清凉,炎热暑天,饮用椰汁可解暑清肺,益气生津,故被人称为“树上汽水”。
椰子全身无废物,椰油富有营养,在人体内消化吸收率可达95%~98%,是热带地区的主要植物食用油。椰果肉含脂肪33%,蛋白质4%左右,可生食。制成椰蓉、椰奶后,可配制椰子糖、椰子饼、椰子酱罐头。椰衣纤维弹性和韧性较强,防腐性良好,可制绳索、扫把、刷子和地毯等,椰子果壳能雕制各种工艺品或作乐器。也可提炼优质活性炭。
中国生产的椰子一部分制作椰蓉出口;副产品椰雕是我国独特的工艺品,很受国外欢迎。
8.香榧
香榧既是中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也是著名的干果。品种很多,主要有芝麻榧、寸金榧、米榧、圆榧等。主要分布在苏、浙、闽、皖、湘等地。嫁接的香榧树,早在8~9年,迟在12~15年方可开花结实,20年后进入盛果期,经济寿命约在百年以上,也有长达500年的树。
香榧果炒熟后松脆可口,有特殊香味,深受群众欢迎,种子胚乳含油率为40%,含蛋白质10%,碳水化合物28%。种仁油是良好的食用油料。
香榧可供药用,有止咳、润肺、消痔、驱蛔虫等功效。香榧树皮含单宁3%~6%,可提制工业用栲胶。榧种皮可提炼香榧油,含柠檬醛143%,芳樟脂17%。
香榧树边材白色,心材黄白色,纹理直,硬度适中,有弹性,不翘不裂,是造船、建筑、家具等良好用材。
香榧树姿优美,细叶婆娑,终年不萎,树干挺拔,是良好的庭园绿化树种。
9.油渣果
油渣果,又名油瓜、猪油果(其种子榨出的油具有猪油的香味,故而得名)。常绿藤本植物,是一种高级食用油料植物。果实呈偏圆形,外层革质。果仁含油率高达7432%,比被称为世界“油王”的油棕含油率还高2432%,含蛋白质21%,还含有人体不可缺少的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等。
油渣果原产印度、缅甸和马来西亚等亚洲热带地区,中国云南、广东、海南、广西亦有分布,人工栽培已取得成功。
10.腰果
腰果是热带地区一种主要油料树种,原产热带美洲,以巴西、印度、莫桑比克等国种植面积较大,中国台湾省早已引种,海南省引种也已有数十年历史。1958~1960年间,又在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省区试种。现在海南省已有较大面积的腰果树正常结果。
腰果主产品为坚果,通称腰果。果仁含脂肪47%,蛋白质21%,糖22%,以及少量多种维生素。腰果仁多用于制作巧克力和点心,并能做油炸、盐渍等食品。营养丰富,风味超过花生,是著名的四大干果之一。
腰果副产品主要有腰果壳油、果梨等。腰果壳含油率40%~50%。这种油经理化聚合所得的油脂,性能优异,是制造高级油漆、彩色胶卷着色剂、合成橡胶、海底电缆绝缘材料等的原料。在医药上,可用来治疗麻风病、象皮病、鳞屑癣等病。果梨柔软多汁,含糖116%,可生食,也可酿酒或制饮料。树皮含单宁94%,可提取栲胶。
11.板栗
板栗树全国种植总面积为125万多公顷,有300多个品种,分布于全国21个省、市、区,年产板栗6679万公斤。主产区为河北、北京、山东,有不少年产板栗果50万公斤以上的县,产量最多的可达500万公斤。
中国人民食用板栗历史最久,在西安半坡村史前文化遗址发掘中,就发现有大量栗子、榛子等果实。人工栽培板栗树也有两千多年历史。板栗是一年种多年收的“铁杆庄稼”。盛果期一般50~80年,少数两百多年生的老板栗树,仍然结果良好。
板栗味甜,营养价值高,自古以来被视为上等食品。《礼记》记载:“子事父母,妇事舅姑,枣栗饴蜜以甘之。”据分析,板栗仁含蛋白质107%,脂肪74%,糖及淀粉701%,可鲜食、炒食、煮食和制作各种点心。北京的糖炒栗子,闻名全国。河北迁西县和北京的板栗,肉质细腻香甜,在国际市场上声誉很高,每年都有大量出口。
板栗果房含有大量单宁鞣质,可提炼栲胶;树皮、花、果实、果壳、叶、根均可入药。木材坚硬,抗湿、耐腐,是建筑和家具等优良用材。叶还可养蚕。板栗也是蜜源植物。
12.红枣
中国是世界上产红枣最多的国家。红枣的品种、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首位。
全国有枣林面积24万多公顷,有四五百个品种,年产鲜枣35亿公斤。主要品种有金丝小枣、大枣、灰枣、相枣、圆枣、无核枣、乌义大枣等。中国枣林分布范围较广,主产区为甘肃、陕西、河北、河南、山东、北京等地。中国劳动人民栽培红枣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枣树也是旱涝保收,特别是早年结实更多,素有“早枣涝柿子”之说,古时候,人们常贮枣备荒。
枣树结果期早,俗话说:“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还钱,”一年栽树,百年受益。一般结果期达一二百年,上千年的古枣树仍有结果的。
红枣味甜可口,营养丰富,鲜食、干食、生食、熟食均可。鲜枣含糖量20~36%,干枣含糖量55%~80%,并富含蛋白质、脂肪、有机酸和多种维生素等。维生素C含量最高,每百克红枣含380~600毫克,比苹果多60~70倍。故民间有“每日吃三枣,一辈子不显老”的说法。
红枣可加工成蜜枣、乌枣、牙枣、醉枣、脆干枣等食品,可酿酒、提炼香精等。枣树又是重要的蜜源植物。枣花蜜色清味香,糖分高,为优质蜜,也是传统出口商品。
红枣有重要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介绍,大枣味甘无毒,主治心腹邪气,有益气、补血、养胃、安神之功,可治疗身体虚弱之症,久服轻身延年,坚志强力。枣叶含醋醇、小蘗碱,可治小儿时气发热、疮疖;枣枝熬膏,可消肿毒;枣核可治胎疮、牙疳、遗精;树皮可祛痰、镇咳、消炎、止血;枣树根主治关节痛、胃痛、月经不调等。中医用药多以红枣数枚为引子,是有科学道理的。
枣树木质坚硬,纹理细密,心材呈红褐色,用途很广。古时人们多用枣木做车轴。王安石在《枣赋》一文中写道:“种桃昔所传,种枣子所欲,在实为美果,论材又良木。”古代用枣木作刻字印刷的木板、文印、手章等。现在,多用来作硬木家具或雕刻各种工艺品、印章等。
13.柿子
柿树是中国的重要经济树种,品种很多,主要栽培品种有:大磨盘柿、莲花柿、绵柿、大面柿、水柿、镜面柿和大火晶柿七大品种。全国集中成片的柿子林有近8万公顷,年产鲜柿7000多公斤。分布很广,长城以南的黄河流域至长江流域以南广大地区均有种植。中国栽培柿树有悠久历史。
柿子营养价值较高,每100克鲜柿含糖15%~165%,蛋白质03%~05%,维生素C 7~11毫克。有降血压、解酒、治胃病等医疗效能。柿子除鲜食外,可加工成柿饼、柿干、柿糕、柿面,可酿酒、制醋等。
柿饼是柿子的主要加工品种,是中国的传统特产,以山东菏泽地区的“曹州耿饼”和河南荥阳地区的“广饼”为最著名,畅销国内外。
柿子切片晒干磨成面,脱成柿坯,能长期保存,灾荒年景可用来代替粮食度荒,群众把柿树叫做“木本粮食树”。
14.荔枝
荔枝原产中国热带及南亚热带。现在,广东雷州半岛和海南省均有荔枝占优势的原始林;广西西南部一带石质山区,也有半野生状态的荔枝林分布。作为果树栽培的品种,在中国已有一两千年的历史。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四川及台湾等省区均有栽培,尤以广东、福建为最多。
荔枝是常绿大乔木,高可达30余米,胸径13米左右,寿命很长。福建莆田县有一株900多年生的大荔枝树,至今仍枝繁叶茂,结果不息,年产荔枝最高可达1000多公斤。
荔枝是果中佳品。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为其大唱赞歌。“口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是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对荔枝的赞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亦赋诗称赞荔枝的品质:“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润胜连生水,鲜逾桔得霜。”成熟的荔枝不仅果肉鲜嫩,汁多味甜,而且营养丰富,含有糖、铁、钙、磷、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C、B等。除鲜食外,还可制成荔枝罐头、荔枝干。药用价值也高,据《本草纲目》记载:荔枝能补脑健身,治疗瘰疬疗肿,开胃益脾。干制能补元气,是产妇及老弱者的补品。对贫血、失眠、健忘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在盛产荔枝的广东、海南、福建等地,每年蝉鸣稻香的季节正是荔枝成熟之时,荔林果实累累,如花似火,把南国的江山点缀得十分壮观。
15。龙眼
龙眼也是热带果树,原产于中国,已有两千多年栽培历史。由于它在百果中久享盛名,所以在历史上一向作为皇家的贡品。
古代传说,有一年轻樵夫,一日在山中发现一种味道很美的果子,带回让其双目失明的老母品尝,其母食后双目复明。后人遂将此果取名为“龙眼”果。
龙眼树龄较长,生长期一般为百年左右,树冠繁茂,终年碧绿,尤其在盛夏8月龙眼成熟时,碧叶之中挂着一穗穗沉甸甸的淡黄果实,实为好看。
龙眼也叫桂圆,有230多个品种,其中有肉厚、味道甘美、外形圆饱而驰名中外的兴化桂圆;也有肉厚、质脆、色如凝脂、晶莹润泽的“东壁”桂圆。根据其颗粒大小,又可分为大三元、大四元、大五元、中元四种。
龙眼肉果鲜嫩,润泽晶莹,汁多味甜,清香可口,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及葡萄糖、蛋白质、脂肪等成分。有健脾益神,养血补心的功效。在药用上可用于治疗贫血、胃痛、久泻、崩漏等症。龙眼树根、叶、花果均可入药。根、干还可提取栲胶;果实含淀粉,可酿酒,也可磨粉做家禽饲料。花多且花期长,是极好的蜜源树种。龙眼蜜,是蜜中珍品。
龙眼在中国以两广、海南及福建分布较多,而以福州以南诏安沿海30~60公里一带,为栽培龙眼的最佳地区。
16。油桐
油桐原产中国,国外称为“中国油桐”,是主要工业用油料树种。全国总种植面积有133万多公顷,年产桐油125亿公斤,占世界总产量的80%。长江流域是油桐主要产区,尤以四川、湖南、贵州、湖北四省为最多。主要品种有三年桐、千年桐等。
中国劳动人民利用和栽培油桐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传统的使用范围是:涂刷农具、家具、门窗、渔具、器皿、船舶等。桐油具有干燥快、比重轻、光泽度高、黏着力强、耐酸、耐碱、防腐锈、绝缘性能好等特性。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以桐油作为主要原料的油漆、油墨及化工,医药等产品越来越多。1950~1979年,中国共出口桐油48万吨,平均每年出口近3万吨。
17.乌桕
乌桕是一种重要工业用油料树种,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全国总种植面积为13万多公顷,年产桕子14亿公斤。甘肃、陕西以南各省区均有分布。主产区为浙江,占全国年产桕子量的1/3。
乌桕子含有两种油脂:皮油和梓油(青油)。皮油是从桕蜡中提取的固体油,梓油是从种仁中提取的液体油。种子含油率达41%以上,每100公斤种子可出皮油25~26公斤,梓油16~17公斤。这两种油都是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皮油中含有14%甘油,从甘油中可提取环氧树脂和硝化甘油,是国防工业的重要原料。每113公斤皮油可提取100公斤硬脂酸,是制造汽车轮胎、电影胶片、塑料薄膜等的原料。还可提取高级香料,制作雪花膏、香皂等。也可制作蜡纸。梓油是干性油(褐黄色),是油漆、油墨工业的重要配料。尤其是淡色梓油制造的高级喷漆,具有光滑、易干燥、色泽鲜明等特点,为其他植物油所不及。桕饼可作饲料;桕子壳可制糖醛,是配制农药的原料。桕叶富含单宁,可作染料,亦可养蚕;桕花是良好的蜜源植物。
桕树木材,纹理细致,坚韧耐用,是制作家具、农具和雕刻的好材料。
18.漆树
漆树是中国重要的特用经济树种,既是天然涂料树和油料树,也是一种用材树。是高大落叶乔木,一般高20米,胸径80厘米,经济寿命在70年以上。中国劳动人民利用漆料和栽培漆树历史悠久,远在4000年前舜禹时代即用生漆涂饰食具、祭器;到西周时代用生漆涂饰车辆,并设置了征收漆林税的漆园吏。
中国的漆树分布较广,以河南、陕西、四川、湖北、贵州等省为最多。生漆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年产二三百万公斤。是传统的出口商品,每年出口量达总产量的1/6,为国家创造大量外汇。中国有五大名漆,即湖北毛坝漆、竹溪漆,陕西安康漆,四川城口漆和贵州毕节漆。其中,四川城口大木漆以色鲜艳、味酸香、抓力强、干燥快等特点而居首位。在国际市场上,中国漆声誉很高。
漆树主要产品为生漆、漆蜡、漆仁和木材。生漆刚割出时为乳白色或灰黄色,与空气接触后变为棕红色或黑色。在空气中容易干燥,结成黑色光亮坚硬的漆膜。它具有优异的防潮、防腐、绝缘、耐高温、耐火、耐水浸等特性,被誉为“涂料之王”。用生漆涂饰的家具、木器及各种工艺品,光亮美观,经久耐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漆器,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多年,仍完好如新,可见生漆之奇特功能。北京故宫中陈设的各种贵重家具、器皿等,多是用生漆涂饰的。
漆树果实中含有丰富的漆蜡(俗称漆油)和漆仁油。漆蜡是制造肥皂和甘油的重要原料。漆仁油是熔点较低、碘价高,不饱和程度较高的液体不干性油,可用作油漆工业的原料,经处理后也可食用。
干漆和漆树的叶、花、果实均可入药,有止咳嗽、消淤血、通经、杀虫之效,还可治腹胀、心腹疼痛、风寒湿痹、筋骨不利等病。漆根和叶可作农药。
漆树的木材可作建筑、家具,细木工制品和室内装饰等用材。据古农书记载,古人还用漆木制琴,造弓。
19.白蜡
白蜡树也是中国的特用经济树种。主要用以放养蜡虫,生产白蜡。白蜡树是落叶大乔木,高15米左右,分布范围很广;陕西、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湖北等18个省、区均有分布,尤以四川省为最多,四川省乐山地区的白蜡产量约占全国的80%。
白蜡为中国著名特产,亦为中国传统出口商品,“峨眉白蜡”,畅销国外。
白蜡树放养蜡虫,生产的蜡色白,无臭味,有光泽,呈结晶状。质坚,性较脆,经久不坏。在工业上用作着光剂;造纸工业用作填充和上光原料;日用工业用以制造鞋油和化妆品,又是制造蜡布、蜡绳及防雨、防潮等物品的原料;家具、用具、教具和地板等均可涂饰白蜡,以增加光亮、美观。在医药上白蜡有生肌、止痛和促进肌肉生长的功能。白蜡树皮入药,性苦,微寒,有泻热、明目、清肠、健胃、消炎等效能,对细菌性痢疾有良好疗效。
白蜡树木材坚韧,富有弹性,纹理通直,是良好的工具柄、船桨、运动器械等用材。白蜡树枝条可编制各种用具、筐、篮、房笆等。
20.橡胶
橡胶树,别名巴西橡胶树、三叶橡胶树。是热带产胶树种之一,原产于南美亚马孙河流域。目前世界共有橡胶林面积近9000万亩,年产干胶约350万吨。中国从1904年以来,分别引种到云南、海南、广东和台湾等省。
橡胶树是各种产胶植物中产胶量高、质量好、容易采割的树种。目前世界上使用的天然橡胶,绝大部分是用这种橡胶树生产的。橡胶是国计民生不可缺少的物资,它和钢铁、石油、煤炭并称为世界四大工业原料。
橡胶具有很强的弹性和良好的绝缘性、可塑性及隔水、隔气、耐拉、耐磨等特殊性能,因而,用途非常广泛。汽车、飞机、船舰、电缆、传送带、薄膜制品、衬垫等多种工农业机具配件,人民生活用品,都或多或少地需用橡胶。如一辆25吨卡车,需要240公斤橡胶,一架飞机需要600公斤橡胶,一艘35000吨的军舰需要68000公斤橡胶。
橡胶树种子含油率为22%~25%,胶子油为半干性油,可作油漆原料和肥皂。经精炼去毒后还可食用,其营养价值与大豆油相似。果实的木质果壳可制优质活性炭及醋酸等化工原料。
橡胶树木材可作胶合板,或锯后用硼、稀硫酸或五氯酚钠等处理防虫,可作各种家具。橡胶木浆掺入5%~10%的长纤维木浆,可制高级用纸。
21.紫胶
紫胶同白蜡一样,是紫胶虫所分泌的胶质物。紫胶产区主要分布在亚洲南部和东南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世界上主要生产紫胶的国家有:印度、泰国、中国、缅甸、越南、老挝和巴基斯坦。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西藏东南部、广东和台湾等地,年产紫胶1000多吨。
放养紫胶虫的树木,通称为特用经济树种,种类很多,中国仅云南省已经发现的就有百余种,其中优质高产的寄主树就有10多种,比任何国家都多。目前,中国胶区普遍放养的优良寄主树有5种,即牛肋巴、秧青、泡火绳、三叶豆和南岭黄檀。
紫胶的主要成分是树脂,约占总量的80%,最高含量可达85%。紫胶有多种优良性能,它具有绝缘、黏着力强、膨胀系数小、光泽度高、防潮、防锈、防腐力强等优点。在电气工业上是极好的绝缘材料和黏着剂;紫胶作为塑料,最早用来制造留声机唱片;在油漆工业上,用紫胶调制的胶漆,油刷物件易干燥,漆膜平滑,透明,光亮,耐磨,耐腐,不易脱落。在轻工业上,印刷业用的防水油墨,制帽业用的黏合剂和硬化剂,皮革业用的润饰剂,食品业用的防腐剂和着色剂,制作礼花、复写纸和化妆品等,都需要用紫胶作原料。
紫胶在医药上早有使用,早在我国古医书上就记载有紫铆(音矿)或赤胶,用以治疗经血不调、牙龈出血等症,为妇科、儿科常用药,外科用它拔毒生肌、治疮止痛。在西药上,用紫胶作内服药(特别是肠溶药物)的包衣。牙科上安装假牙用的牙膜也需要紫胶。
22.桑树
桑树是落叶大乔木,高达20多米,胸径1米左右。有数百个品种,大致分以下六大类:广东荆桑类、湖桑类、嘉定桑类、鲁桑类、格鲁桑类和白桑类。桑树生长快,适应性强,遍布中国各地。
中国是世界上栽桑养蚕和穿用丝绸最早的国家,早在殷商时代(前1562~前1066)即有甲骨文记载。公元前四五世纪,中国丝绸和栽桑技术即传入南亚、中亚和欧洲。历史上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中国商贾向欧、亚贩卖丝绸所开辟的光辉道路。孟子说:“五亩之宅,树之于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可见中国劳动人民在几千年前就以绸帛为主要衣着原料。
桑树用途很广,桑叶是养蚕的最好饲料,桑蚕丝也是所有蚕丝中最好的丝,用桑蚕丝织的绸缎,更是各类绸缎中的上品,质地柔软,染色后漂亮美观,经久耐用。
桑树除以叶养蚕外,木材坚硬耐久,纹理美观,刨面有光泽,可做家具、乐器及装饰用材;桑树皮是造纸、制绳的好原料;桑果(俗称桑葚)可生食,比杨梅果还甜,也可入药,酿酒。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桑蚕事业发展很快,各地栽桑养蚕大幅度增加。
23.山苍子
山苍子又名木姜子、山鸡椒、香叶子树等,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山苍子是一种芳香油料树种,它的果叶、根皮、花都可蒸馏芳香油。油内含柠檬酸达70%,高级醇194%,有机脂肪2%。这些化学成分发挥时与易氧化、水解的毒素接触,起化学反应,使毒素消失殆尽,粮食不受污染,故被誉为“居家良友”、“保粮灵丹”、“杀菌防虫能手”。
山苍子仁油可提炼正癸酸、月桂酸、烯酸、油酸、精甘油等多种工业原料。叶、花、果、皮又是提炼制造特种高级化工香料紫罗兰酮和药用甲种维生素的主要原料。前者是制造牙膏、香皂、化妆品以及糖果、饼干的好香料。
山苍子又是很好的药用植物,全株均可入药。有祛风散寒,温肾健胃,消肿止疼等功效。
24.杜仲
杜仲为中国特有的药用树种,从树皮形态特征上看,可分为粗皮杜仲和光皮杜仲两种。是落叶乔木,高15米,胸径40厘米。在中国分布很广,黄河以南、五岭以北13个省区均有分布,主要产区为陕南、鄂西、湘西、川北、滇东北及贵州全境。
杜仲树皮可作药用,早在公元前中国第一部《神农本草经》上就记载了杜仲的疗效。中国人民栽培杜仲也有上千年的历史。杜仲树皮剥下干燥后入药,称为杜仲,是贵重药材(叶亦可入药)。药性温辛无毒,有强筋骨、补肝肾、益腰膝、除酸痛的效能。能治阴下湿痒,小便余沥或作强壮剂,配合其他中药有安胎作用。
杜仲叶、树皮及果实均含有杜仲胶,是一种硬度胶,有高度绝缘性及黏着性,是制造海底电缆必需的材料。
杜仲木材材色洁白,材质坚韧,纹理细致匀称,无心材、边材之分,是制作家具、农具、车船和建筑的良好用材。
(三)林副产品多不胜收
在中国的绿色宝库中,第三大类宝藏是成千上万种美不胜收的林副产品,下面仅举数例。
1。松番
松番是中国林区的一大副产品,它是由松树脂提炼加工而成的。新中国成立后,松香生产有很大发展,成为中国林产化工的主要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年产松脂已达1000多万担,提炼松香30多万吨,松节油六七万吨,松焦油2000多吨。现在采割松脂的树种主要是马尾松,约占全国松脂总产量的90%以上。其他松树,如红松、油松、华山松等,大都未被利用,如果把各种松树的松脂都利用起来,每年生产的松香、松节油等就更多了。这是一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应该最大限度地加以利用。
松香的用途很广,如制造肥皂、纸、油漆、油墨、合成橡胶、塑料、医药、农药等均离不开松香。肥皂如不加松香就不能固形,不起泡沫,去垢力差。纸张若不加松香胶,则强度低,抗水性差,写字时墨水浸散,影响效果。再如电影胶片、高级水泥、炸药等产品,都离不开松香。就连生产二胡和毛笔,也离不开松香。
松香、松节油,经再加工可制成很多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更高的产品,如歧化松香、氢化松香、聚合松香、马来松香、松香胺、松香醇……它是石油、高级胶黏剂、高级印刷油墨、高级香料等生产上不可缺少的原料。
中国的松香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松香为中国传统的出口商品,畅销五大洲60多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每年出口松香十五六万吨,最高年出口量近20万吨。
2.栲胶
栲胶是一种重要林副产品。是从含单宁的落叶松、栎类等的树皮、果壳、树叶、树根和木材中提取的膏状或固体物质。主要分两大类,一是凝缩性栲胶,二是水解性栲胶。
中国的各种树木,大部分都含有单宁,其中含量较高的树种有松类、杉类、栎类、桉树类、相思树、海连、红茄冬等。现在用来生产栲胶的原料,仅仅是采伐下来的落叶松树皮和采集的部分橡梳,还有大量可利用的原料没有利用。中国年产栲胶不多,只有三四万吨,这与中国丰富的栲胶资源相比,是极不相称的。
栲胶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用途很广。在皮革工业上用栲胶作鞣皮剂,各种皮张用栲胶鞣制后,生皮变熟皮,具有坚韧、弹力、耐磨、不透水、不易腐烂等特性。在渔业上用栲胶作防腐剂,可防止鱼网腐蚀,延长使用时间。在交通运输上,用栲胶作软化剂。如火车蒸汽机车的锅炉用水,就是用栲胶来软化硬水,减少锅炉污垢,保证锅炉安全。在冶金工业上用栲胶作吸附剂,用来提取稀有金属。在化学工业上用栲胶作媒染剂或染料。在石油钻探、铸铁以及医药卫生等方面也都需要栲胶。
3.各种食用菌
森林中菌类植物品种繁多,能食用的有一二百种。最长食用和产量最多的有香菇、黑木耳、白木耳(银耳)、猴头、松蕈等。林中的食用菌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还具有治病、健身、滋补及抗癌的效能。
香菇具有营养上的5种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等,这是其他食品所无法代替的。香菇所含蛋白质中有18种氨基酸,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香菇就含有7种。据日本科学家研究,香菇还有较强的抗癌作用。
香菇在中国各地均有大量生产。据不完全统计,仅国有林区每年采集的野香菇和人工培养的香菇即达五六千吨。中国生产的香菇,主要是供国内自用,同时,每年都有一定数量出口。
白木耳又称银耳,是食用菌中的珍品,营养价值很高,在我国很早就作为高级滋养品。它含有胶质、磷质、蛋白质及多种维生素。在医药上有滋阴、补肾、润肺、生津、提神、补血、强身等作用。故对肺病、贫血病、肠胃病、血崩及一切虚弱病,都有一定疗效。中国的白木耳与黑木耳,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声誉,远销欧美及东南亚各国,尤其是东南亚华侨,更以白木耳作为招待外宾的上品。
中国生产白木耳,主要有四川、云南、贵州、湖北、福建等省,尤以四川省通江县出产最多,质量也好。湖北省保康农民生产白木耳收入占农副业总收入的40%以上。
黑木耳虽不及白木耳名贵,但它的营养价值也很高,在药用方面,有益气强身,活血止血,镇静止痛的功效。并且具有消化含纤维素物质的特殊功能,故纺织工人很需要经常食用黑木耳。中国黑木耳生产较为普遍,仅国有林区年产黑木耳达三四十万斤。中国生产的黑木耳,除供国内自用外,每年均有出口,如1981年出口786吨,收入外汇900多万美元。
猴头,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菌,中国历来把猴头与燕窝、熊掌、海参并列为四大名菜。中国林区野生的猴头产量不大,主要产于东北林区。另外,河北、山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亦有少量猴头生长。自1959年开始,不少地区进行人工培养猴头实验,现已完全掌握其生长特性和培养方法,可以较多地生产。
猴头作为食用品不同于其他食用菌,它自身不具有良好的鲜味,主要依靠配菜。猴头配鸡、鸭、火腿、鲜猪肉等食用,味道鲜美可口。
猴头药用价值很高,在古书中曾记载着有利五脏,助消化的功能。能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胃窦炎、慢性胃炎、胃闷胀、胃痛等病。猴头菌丝体制剂,对消化道肿瘤有较好的疗效。猴头药物现已成为治疗消化道疾病的主要药物之一,中国有不少地方生产。有些省市还将此药出口,在国际市场上获得较好的信誉。
4.中药材
在无数的森林副产品中,尤以中药材为最多。中国从神农氏尝百草起,几千年来主要是利用中草药为人民解除疾病。中国的中草药,属于植物类的有数千种,动物类的约有七八百种。每年生产的中草药不计其数。中国各个林区都是活的药材宝库。如长白山、神农架、西双版纳、武夷山、鼎湖山、海南岛尖峰岭等林区,都以药材资源丰富而闻名全国。仅神农架林区每年为国家提供中药材即有50多万斤。
在几千种植物类药材中,属于名贵的品种不胜枚举。如人参、灵芝、党参、杜仲、枸杞、三七、天麻、贝母、肉桂、金鸡纳、五味子、刺五加、厚朴、茯苓等等。在几百种动物药材中,名贵的品种也很多,如鹿茸、麝香、虎骨、熊胆、龙骨、犀牛角、穿山甲、金龟、牦牛角、羚羊角等等。
例如,人参是植物药材中最名贵的药材,主要产于我国的东北林区。吉林省长白山林区生长的天然人参,自古以来誉满中外,可称得上“百草药之王”。
中国吉林、黑龙江两省都是人参的主产区,吉林省居第一位。吉林省长白山林区的天然人参,是人参中的佳品。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都很高,前几年,吉林省抚松县有4位农民,在本县境内的长白山南麓原始森林里,挖出一棵生长百余年的大山参,重2875克,外形美观,紫皮,细纹,参须上长满匀称的金珠疙瘩。从头颅到须根长54厘米。经专家们鉴定,大山参属于灵体形,是长白山百余年来发现的山参之王,为古今中外罕见的山宝。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不少地方大力发展人工养参,尤以黑龙江、吉林两省为最多,这两省每年人工养参产量达几十万斤。
人参味干、微苦、无毒。用于治病,入脾、胃、肺三经。能大补元气,固脱生津,益阳安神。主治劳伤虚损,食欲不振,精神倦怠,反胃呕吐,大便滞泻,眩晕头疼,阳痿尿频,妇女崩漏,小儿慢惊,五劳七伤等病症。
珍贵动物梅花鹿,浑身是宝,鹿茸、鹿角、鹿皮、鹿肉、鹿血、鹿尾、鹿骨、鹿肾、鹿胆、鹿胎、鹿鞭等全是贵重药材,可治百病。其中,尤以鹿茸为最佳。中国鹿茸主要产地为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等省区。产于东北的称“东马茸”,又名“关马茸”,品质最优。产于西北的称“西马茸”,品质略次。除上述两大品种外,尚有同属动物水鹿(分布于四川、云南、广东、台湾)、白唇鹿(分布于四川、西藏、青海)、白鹿(分布于四川)、坡鹿(分布于海南)等的幼角亦作鹿茸使用。
鹿茸味甘咸,无毒,能壮元气,补气血,益精髓,强筋骨,主治虚劳羸瘦,精神倦乏,眩晕,耳聋,目暗,腰膝酸痛,阳痿,滑精,子宫虚冷,崩漏,带下等疾病。
中国每年产鹿茸约有几十万两,并有相当数量出口。
(四)野生动物资源丰富
森林既是人类的摇篮,也是森林野生动物的摇篮。我国现存的森林野生动物能够生殖繁衍,是与现有森林资源分不开的。中国的森林野生动物,在上述七大林业地区中均有分布,而种类较多、生殖量较大的是分布在东北、西南高山峡谷、南方和华南热带林保护地区等四个林业地区。
1.东北林业地区
这里向以森林野生动物繁多而闻名。据目前所知,全区有兽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动物五六百种。其中,属于珍贵稀有的动物有东北虎、梅花鹿、紫貂、金钱豹、麝、獾、水獭、猞猁、马鹿、驼鹿、黑熊、棕熊、青羊(斑羚)、雪兔、丹顶鹤、白鹤、白枕鹤、鸳鸯等。在这些野生动物中,东北虎、梅花鹿、青羊、丹顶鹤、白鹤、白枕鹤等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2.西南高山峡谷林业地区
中国西南地区,动物资源极为丰富,仅考察中发现的脊椎动物,就有近300种。其中被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的有大熊猫、羚牛、金丝猴、白唇鹿、梅花鹿、野驴、野马、黑颈鹤、野牦牛、红腹角雉、白尾梢虹雉、绿尾虹雉等;二类保护动物有小熊猫、毛冠鹿、喜马拉雅叶猴、藏马鸡、藏雪鸡、大天鹅、小天鹅等。
3.南方林业地区
这一地区因受海洋潮湿季风的影响,水热条件好,林木生长快,加上地貌类型多样,构成了动物生长、生活的优越条件。这里所拥有的珍稀动物,不论是数量、种类还是分布状况,均不亚于西南高山峡谷林业地区。其中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小熊猫、金丝猴、苏门羚、扭角羚、金钱豹、白唇鹿、毛冠鹿、华南虎、麝、水獭、猕猴、金猫、黑颈鹤、朱鹮、天鹅、金鸡、血雉、黄腹角雉等。
4.华南热带林保护地区
中国华南热带林区,森林野生动物资源非常丰富,兽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等有数百种之多,仅滇南热带林保护区内,就有脊椎动物500多种,占全国总数的39%,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有38种,占全国珍稀动物总数的1/4。全区主要珍稀动物有:大象、白头叶猴、黑头叶猴、长臂猴、猕猴、海南坡鹿、黑熊、野牛、水鹿、云豹、眼镜蛇、孔雀、犀鸟等。
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密林中,生活着兽类约62种,鸟类400余种,这里保存着野象、野牛、白颊长臂猿、懒猴、巨蜥、犀鸟、绿孔雀等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类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