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源自何方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留下的著名诗句。它形象地描绘了黄河雄伟的风姿,磅礴的气势和一往无前的精神。横贯中华大地的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世界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黄河中游流经广大的黄土高原地区,支流挟带大量泥沙汇入,使河水呈黄色,故名黄河。
黄河源地究竟在哪里?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人民曾对黄河的发源地进行了多次探索。然而,限于当时的科学水平和各方面的条件,一般都只到达星宿海一带。历史文献中记载有星宿海“小泉亿万,不可胜数,如天上的星”。星宿海,藏语叫“错岔”,意为花海子,即大片沼泽及许多小湖组成的低洼滩地。这里密密的短草成堆形块状,散布水中,枯叶烂根年年积累,形如表面松软的沮洳地带,行经其上,极易下陷。“星宿海”并不是真正的黄河源。解放后,政府曾多次派出河源查勘队,历经千辛万苦,寻找河源。
青海南部高原有“江河源”之称,水系错综,河流纵横。长江和黄河仅巴颜喀拉山一脉之隔,直线距离200余米。究竟黄河河源在哪里?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50年代初期,认为黄河源出约古宗列曲。目前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黄河多源,其源头分别是扎曲、卡日曲和约古宗列曲;另一种意见认为,卡日曲全长2019千米,是上述3条河流中最长的,应定为正源。
黄河的河源地区没有龙门激浪洪波喷流的气势,没有壶口飞瀑巨灵咆哮的声威,只有潺潺细流蜿蜒逶迤,穿越坡地、草滩和沼泽,绕行于巴颜喀拉山的群峰之间,河水散乱,难以辨认主河道。黄河的藏语名称叫“玛曲”,即孔雀河之意。当地人民根据黄河河源周围有众多小湖的地理景观,命以孔雀河的美名,的确恰如其分。每当登高远眺,数不清的大小湖泊宛如繁星落地,恰似孔雀开屏时尾羽上彩斑点点的样子。
黄河上游最著名的还要算龙羊峡。在这里,黄河劈开近百里长的峡谷,两岸壁立千仞,悬崖耸立高达700米。河谷深窄,水面宽仅四五十米,峡谷内天然水面落差225米。龙羊峡水电站是黄河上游水力发电梯级电站的龙头。高原峡谷人烟稀少,在这里建电站淹没损失小,工程量小。而且,黄河愈往上游,水土流失愈轻微,河水泥沙含量小,不会出现由于泥沙严重淤积不能蓄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