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丝路咽喉
  
  武威,地处甘肃河西走廊的东段,东接兰州,西通金昌,南依祁连山,北靠腾格里沙漠,处咽喉要地,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名城,有“银武威”之誉。现武威地区,总面积约332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8834万人。
  “武威”,最早见于汉书。新石器时代与马家窑文化证明,早在五千年前武威就有人类活动。汉时,骠骑将军霍去病,两次用兵祁连山,致使匈奴降汉,设武威郡武威县,以示汉王的武力军威。汉书又称“凉州之畜天下饶”、“姑臧脂膏之地”。东汉时,武威属凉州辖治,称姑臧,曹魏时州治移至姑臧,称凉州。“五凉”时,曾有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在这里建都。唐时,武威是河西节度使的治所,后人西夏版图,清时置凉州府。
  武威称凉州,得于土地寒凉的原因。武威以其“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的重要地理位置而名闻遐迩,被称为“兵食恒足,战守多利”的银武威。武威这座历史上的边塞古城,从汉时起,就在中国西北边疆上显示了它的重要地位,它不仅作为军事上的重镇拱卫着汉唐古都长安,同时也是当时东西文化,物资交流的重要驿站和商埠。
  武威地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区内有马家窑文化、马厂文化、齐家文化、沙井文化遗址多处;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铜奔马和成组车马俑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文物;保存完好的西夏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区现有石窟寺、古建筑、古墓葬、石刻等一百多处,都是赏心悦目之地。除了文物古迹之外,新的红崖山水库,沙生植物园,更展现了奇特的大漠风光和人与自然搏斗的壮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