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塘无人区
  
  “羌塘”,藏语意为“北方空地”。羌塘位于西藏自治区的北部,昆仑山、可可西里山以南,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脉以北。由于海拔高度高,生态环境特殊,人迹罕至,被人们称为“无人区”。人们想象中的“无人区”是“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四季飘雪花,夏天穿棉袄”,空旷、幽僻、荒寂,是恐怖的神秘世界。然而事实与想象总是大相径庭,无人区实际上是美丽富饶而又充满生机的,是高原野生动物的乐园。
  羌塘地势平缓开阔,湖泊棋布,每年6月至8月间,茵茵绿草,点缀鲜花,湖水清澈,天水一色,鸟兽喧嚣。在这片乐土上,到底居住着多少种植物、哺乳动物、爬行动物、鸟类、鱼类呢?在目前的条件下,人们还不曾完全统计出来。就数量而言,羌塘保护区“居民”中的二三大家族是藏羚羊、西藏野驴和野牦牛。其中藏羚羊约3万至4万只,西藏野驴约3万头左右,野牦牛6000头左右。
  这里总的气候特点是寒冷、干燥。由于地处亚热带的纬度和青藏高原腹地,因而空气稀薄、干燥少尘、云量稀少、日照百分率大、太阳辐射强烈。因地势高,四周为自由大气所包围,在冷平流影响下,大量热量以湍流、对流的形式逸散,因而地表大气所获得的能量有986%随即丧失,形成该地区少有的特殊温差大的气候。年降水量约150~200毫米,其中87%以上集中在6~9月份,多为冰雪,少暴雨。年平均气温约-1~4℃。最暖月平均气温5~12℃,最冷月平均气温-10~-12℃,无霜期很短,一般仅有几十天。据古生物化石与孢粉分析证实,羌塘地区在更新世中期尚是温带森林草原,只是在晚更新世至全新世青藏高原急剧隆起过程中才使原来的森林草原退出该地,许多植物逐渐适应了高寒生态环境,成为该地区的代表种。
  由于高原上独特的地理环境,大面积的雪灾和风灾比较少,即使灾情发生时,这里的野生动物总能找到抵御灾害的方式,雪山之水为野生动物提供着不竭的水源,辽阔的草原虽然单位面积生物量低,但面积广大,野生动物的食物仍较充足,此外,高原低温寒冷,制约着许多种病菌的繁殖蔓延,野生动物的发病率较低。这广阔的荒野成了适应于高寒、干旱动物不受人类惊扰的自由世界。
  迄今这里基本保存着较原始的自然面貌,保存着世界上最珍稀的野生动物群落和独特的动物区系。这里的珍贵动物不仅数量多,而且绝大部分为该地区所特有。中外学者认为这里是目前世界上仅有的几块未开发区域之一,其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不亚于南部非洲大陆。